CADASIL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脑小血管病(CSVD)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腔隙、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

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

■20%~25%脑卒中(中风)由脑小血管病所致。

■脑小血管病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反复发作,逐渐认知下降/障碍,导致癡呆)。

■具有病死率低但复发高的特点。

■cSVD的发病的危險因素:年齡、高血压/糖尿病和遗传基因等。

CSVD的病因学分类

小动脉粥样性硬化

散发及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或基因性小血管病

炎症及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

小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

CADASIL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显性脑动脉病)

一种非淀粉样变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的

家族遗传性脑血管病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CADASIL)是一种非淀粉样变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的家族遗传性脑血管病;是人19号常染色体的Notch3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周边嗜锇性颗粒状致密沉积物(GOM)沉积,发生退行性病变。年,Bousser等将本病正式命名为CADASIL。

CADASIL其发病率约为(2~5)/10万,实际可能更高。

中青年起发病,有明显家族患病趋向!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多无明显特异性,主要有

①偏头痛,是最常见起始症状。

②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表现,约占60%-84%,反复发作。卒中发病平均年龄在41-49岁,且大多数CADASIL患者表现为经典腔隙性综合征。多无/但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

③认知障碍及早发性痴呆,可有精神和情感障碍。

④其他少见表现如癫痫发作。

CADASIL发展进程较差,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痴呆

嗜锇颗粒物质(GOM)是该疾病的病理标记,在皮肤和肌肉也可见有,可作为病理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MRI检查可以作为CADASIL初诊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CADASIL的诊断标准

1.发病情况:中年起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无三高等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脑缺血性小卒中发作、认知障碍或情感障碍等表现中的1项或多项

3.头颅MR:大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颞极和外囊显著,伴有腔梗、微出血等

4.病理: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出现嗜锇颗粒沉积(GOM),或NOTCH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5.基因筛查:NOTCH3基因突变

满足前3条加4或5为确定诊断;只有前3条为可疑诊断。

磁共振检查及表现

常规MRI(T1WI;T2WI;T2FLAIR;DWI)

SWI(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部MRA(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表现

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s):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双侧颞极、胼胝体及外囊;枕叶相对少。特征性的颞极WMH(O’Sulliva征)和外囊横轴位高信号(“人”字征)是诊断CADASIL的影像学标志,有利于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鉴别。

腔隙性梗死(Lacunainfarcts,LI):侧脑室旁、丘脑、基底节区、桥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灶(cerebralmicrobleeds,CMBs):皮层、皮层下白质、丘脑及脑干区域,典型出现于缺血灶之外的区域。

案例1

女性,61岁。“行走不稳5小时余”入院。

查体:T36.3℃,P74次/分,R20次/分,BP/82mmHg;

既往有多次脑梗死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兄姊妹6个,其父及兄弟姐妹有智能下降病史及“脑梗”史。

基因检测:NOTCH3基因突变。

案例2

M,56岁;左侧肢体乏力1天

既往:反复发作性头晕多年余,10余年前开始出现偏头痛伴腰疼,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ktzq.com/wahl/13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