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MRI多序列成像助力辽宁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经成为危害人来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为了适应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我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原省卫生厅批准于年在原神经内科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近年来,科室规模不断扩大,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至年4月,科室又增设1个病区、增加床位余张。目前科室有医护人员人、50名医生中有博士近20人,是我院临床科室中高学历人员最多的科室。中心下设七个神经内科病房,开放病床张,并设有独立的门诊系统、急诊系统及神经功能科。急诊系统24小时开辟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年辽宁省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导组成立,我院为脑防组组长单位。年5月我院被原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医院,医院。年5月8日,经过复审,我院再次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认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近年来,科室不断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新技术,相继成立了脑血管病超声诊断、放射诊断及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心理治疗、认知功能及康复治疗小组,并开展了无创性脑血管病变的头颈联合超声诊断、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发泡诊断和复杂脑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常年坚持24小时开放的脑血管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使超早期脑梗塞患者能够得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随着我院不断引进的国际顶端的医疗诊断设备的应用,这对于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的不断发展如虎添翼,尤其是能够多系列成像的3.0TMRI的投入使用,更加有助于脑血管诊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助力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的新发展。

■文/陈晓虹

脑出血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近年来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SWI能够更敏感地显示出血,甚至是微小出血,在诊断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及某些神经变性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在长期高血压患者小血管周围发生的陈旧性出血的诊断方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此外,还可以诊断反复以痴呆为主要表现或反复不明原因脑出血患者的脑内微出血,在常规MRI扫描中,这种微小出血较难发现。

作为检测脑梗死受累血管分布区、梗死区以及梗死后出血的SWI,还可以为病灶的内部结构显示提供更多的信息,可揭示传统MRI可能会漏掉的信息。

■文/神经内一科陈新

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PWI)指导下的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其次出现神经功能的改变;最后才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的改变。在早期发生神经功能受损并不意味着缺血周边的组织已经坏死,此时进行及时的治疗恢复血流灌注则可使神经功能恢复。

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PWI)对于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来描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既往临床医生对于急性脑梗死仅能够根据发病的时间窗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溶栓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血管的走行、侧支循环的代偿都存在的显著的差异,相对的降低了溶栓治疗的有效率,并且会增加部分患者出血的风险。有了PWI检查之后,及时给需要溶栓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根据每一个病人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可逆恢复组织的大小及脑组织灌注阶段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采取溶栓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溶栓治疗的效果。

■文/神经内五科宋竹茵

磁共振成像在老年痴呆诊断中应用

痴呆是世界范围内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今年全球将新增万名痴呆患者,平均每3秒新增1人。然而痴呆的诊疗率却与发病情况呈强烈反差,在中国有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仅21%的患者得到了规范诊断。因为大多数类型的痴呆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及额颞叶痴呆时老年性痴呆的常见原因。在MR的常规序列及海马成像中,阿尔茨海默病(AD)可以见到双侧颞叶和海马萎缩;血管性痴呆可以见到脑梗死或出血病灶;以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额颞叶痴呆,在MR上可以表现为特征性的额叶和(或)前颞叶萎缩等表现;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及视幻觉为主要表现的路易体痴呆,在MR可见脑广泛萎缩。除了这些结构上的改变之外,目前一些核磁共振的新技术为痴呆的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例如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以发现颅内微出血等血管病导致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在这个序列上可以发现铁沉积在海马等部位。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无创伤地检测大脑各个局部区域的代谢、血流、血氧水平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相关脑区还没有萎缩之前已经有功能上的下降,所以,利用现代脑功能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断及痴呆原因的分析诊断。

■文/神经内一科邢晓娜

全脑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是一种完全无创的、不需注射造影剂的灌注成像方法,可以提供量化灌注评估,临床应用广泛。ASL在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发展,已应用于脑、心脏、肺、肾、骨骼肌的灌注研究中,尤其是对脑组织的研究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于对脑缺血、脑肿瘤、Alzheimer病、癫痫以及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研究。目前在我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应用3D-ASL技术在如下几个方面:

急性脑缺血的诊断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且耐受性差,一旦缺血极易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特别是急性脑缺血,临床上把握有效治疗时间非常难,故对脑组织灌注异常的早期评价显得相当重要。以往MRI影像技术不能准确客观的显示出现组织缺血范围,使得一部分病人未得到及时准确治疗,应用3D-ASL技术可以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部位及范围,进而使病人得到更准确的治疗。3D-ASL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无创、检查时间短等优势为急性脑缺血的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脑功能病变的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应用3D-ASL序列对AD病人、MCI病人进行全脑扫描,可以测出相应区域的脑血流值。为研究AD及MCI的病理基础及灌注不足的代偿机制提供有效信息。

颅内肿瘤的分类及分级

颅内肿瘤临床类型较多,不同类型肿瘤及不同级别肿瘤治疗方案不同,故对肿瘤进行分类及分级显得特别重要。3D-ASL技术能评价肿瘤供血的改变状况,这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长情况及侵袭性,也能根据肿瘤血供改变判断肿瘤疗效、复发等情况。

3D-ASL作为一种组织灌注成像的全新技术,已经在我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得到应用,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安全地评价组织灌注水平,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费用低、重复性好等优点。

■文/神经内二科王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ktzq.com/wahl/132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